東營科技職業學院認真學習貫徹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,聚焦專業內涵建設、課程思政改革、實踐教學、教學能力提升和教學管理體制改革,努力實現教育鏈、人才鏈與產業鏈、創新鏈的有機銜接。

聚焦高水平專業群建設,提高人才培養質量。對標“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”,學校重點打造現代化工技術、智能制造技術和新一代信息技術三個專業群。今年以來學校已組織專任教師累計開展企業調研325人次,調研企業154家,開展現場訪談200余場。通過調研,明確產業主流技術的專業內涵定位和人才培養規格定位,立足崗位群構建專業群,基于崗位職業能力構建專業群“平臺+模塊+方向”課程體系,積極推動“雙主體、模塊化、項目式、五貫通”的“1+X”證書融通人才培養改革,努力提升人才培養質量。

聚焦課程建設,扎實推進“課程思政”改革。根據不同專業特點,深入推進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群建設,重點把握專業必修課,高度重視專業選修課,建立課程思政研討和公開示課制度,各教學單位結合專業課程特點開展課程思政集體備課,甄選融入課程教學的思政元素,深入研討課程思政教學的內容和方式,及時總結成效和經驗,探索有效的方式方法,集中建設一批典型示范課。當前,《市場營銷》課程已成功立項山東省職業教育課程思政示范課程,《化工安全技術》等十門課程立項校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。

聚焦實踐教學,加強實驗實訓基地建設。新校區建筑面積43700平方米的實訓樓已經啟用,正在布局設計中,重點打造食品加工與檢測中心、虛擬仿真實訓中心、休閑生活體驗中心、社會服務中心、校企共建實訓中心和科研孵化中心七個核心區域;在實訓室建設中,圍繞智能裝備、現代化工、新一代信息技術專業群,預算2000萬元用于購買實驗實訓儀器設備,建設共享性大型智能(仿真)實習實訓基地,積極爭創省級產教融合實訓基地。


聚焦教學能力大賽,提升教師教學能力。以2021年職業院校教學能力大賽備賽為契機,以賽促教、以賽促學。學校制定備賽方案,組建了14支集訓隊伍共計53名教師參加集訓,集訓中通過國賽作品學習研討、獲獎教師經驗交流、集體備課、說課評課等方式不斷打磨課程、優化教學設計,提升教師教學能力。
聚焦學分制改革,推動教學管理上水平。進一步修訂學分制改革實施方案,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,修訂完善與學分制改革相適應的教學管理、學生管理、學籍管理、選課管理、實驗室管理、成績管理、教學質量管理等規章制度,繼續推進教學資源建設,豐富課程教學資源,提高課程教學質量,賦予學生在一定范圍內自主選擇課程、學習進度、任課教師和輔修專業的權利,加快內部質量保證體系建設,確保學分制改革順利進行,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技術技能型人オ,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。
學校現有省級教學成果獎2項,省級品牌專業群1個,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1項,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5門,省級精品課程5門,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1門,教育部“1+X”證書試點20項,國家專利局授權專利90多項。主持省級項目70余項,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0余篇,編寫教材、出版專著61部。學生在國家及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等賽事中獲獎320余項,教師在教學能力大賽等賽事中獲獎48項。其中,獲山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二等獎3項、三等獎17項;獲山東省職業院校教學能力大賽二等獎2項、三等獎8項,學校榮獲教學能力大賽“優秀組織獎”。2021年師生成功申請專利200余項,孵化創業項目300余個。
近年來,學校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7%以上,就業質量穩步提升,調查顯示,2019屆畢業生平均月收入為4453.74元,在山東省高職高專畢業生平均月薪排行榜上位居全省第二。學校高度重視專升本工作,專升本錄取人數逐年遞升。2020年學校有151名學生通過專升本考試;2021年,又有202名學生順利考入本科院校,其中有兩個宿舍學生集體成功升本。專升本優異成績的取得,是學校辦學水平、學生綜合素質、教育教學管理不斷提升的具體展現,更是學校不斷深化教學改革、優化學生管理、強化學風建設取得良好成果的集中體現。
乘著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東風,站在職業教育創新高地的新起點上,勇于攀登,奮力開拓的東科人,繼續發揚“堅韌、奮進、競先”的東科精神,在高職這片嶄新的土地上,全體東科人正同心同德、改革創新,為建設“國內知名、省內一流、特色鮮明、活力四射”的職業技術大學而努力奮斗。